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二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pre id="r8ne3"></pre>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社會 > 滾動新聞
        投稿

        微信錯轉賬8萬元后被拉黑,這筆錢該怎么要回來?

        2018-07-16 10:16:30 來源: 中新經緯 作者: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是一把雙刃劍:當你不小心“手滑”弄錯了轉賬金額,甚至轉賬對象的時候,麻煩就大了。

        移動支付的誕生和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變化。這種便捷不僅體現在個人的衣食住行,還體現在人際交往上:臨時需要兌換現金,可以求助路人,掃一下對方的二維碼即可;朋友、工作伙伴之間的財務往來,如今也有許多人選擇以微信、支付寶等工具來代替銀行轉賬。

        然而,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也是一把雙刃劍:當你不小心“手滑”弄錯了轉賬金額,甚至轉賬對象的時候,麻煩就大了。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廣東中山市工作的黃先生本想通過微信給表妹轉賬8萬元,不料卻錯將錢轉給了與表妹微信名相同的好友。事后,黃先生發(fā)現轉錯賬,但對方不僅拒不還錢,還將其拉黑。

        黃先生求助微信客服,但對方表示,該筆資金已進入對方零錢,可與好友聯系協(xié)商退回。隨后,黃先生又向派出所及法院尋求幫助,但因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而無法立案。該事件被媒體報道后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微信方表示已引導用戶到法院立案,并將配合執(zhí)法部門協(xié)助取證。

        如果說轉錯賬只需與一個對象溝通,那么發(fā)錯紅包可就是“大海撈針”了。今年5月,一位河南濟源的網友就因小玩笑招惹了大麻煩。據中新社,這名網友為了向朋友證明,微信群里能發(fā)一萬元的紅包,于是在紅包里輸入了一萬元的金額,不料一時“手抖”,紅包就這么發(fā)了出去,并在一小時內被搶光。

        發(fā)現操作失誤后,網友給群主打電話,號召大家把已領的紅包如數退回。欣慰的是,當時沒有任何人領紅包后退群,大家紛紛表示理解,并主動退款。大概四個小時后,該網友收回了9989.25元。被這群陌生人所感動的他,又在群里發(fā)了300元紅包以示感謝。

        微信支付操作簡單、到賬快捷的特點,是吸引許多用戶的優(yōu)勢。然而轉錯賬時,這份快捷往往讓你錯過了反悔的機會。對此,一些網友認為微信的支付功能仍需完善:

        怎么鑒定是不是轉錯賬??

        建立申訴機制不失為一個辦法。

        支付寶轉賬一般需要提供對方的姓。

        應該和銀行一樣,設置轉賬的一小時內可以撤銷。

        如果新聞不報道,微信永遠是強勢的一方,請相關部門出臺相應法規(guī)。

        這事經歷過,還是找人買東西,我想轉他二十,慌里慌張按成了兩千。但是他立馬就轉還給了我,說做生意誠信為本才能掙大錢,F在有業(yè)務找他,都是放放心心的兩三句話就搞定,從不多廢話和擔心。

        部分網友表示,自己使用的其他線上轉賬工具有延時到賬功能,在到賬前可要求撤回轉賬,以起到及時止損的作用。那么微信上可以這樣設置嗎?

        中新經緯發(fā)現,微信支付確實可設置延時到賬。打開“錢包”中的“支付管理”,即可選擇更改轉賬到賬時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可以選擇2小時或24小時到賬,但微信仍提示“轉賬發(fā)起后不支持撤回”。

         

        今年58歲的陳阿姨告訴中新經緯,自己使用微信、支付寶等工具已經很久了,但從不把銀行卡與微信錢包綁定。“首先是因為一個工具就夠用,如今大部分消費場所都支持多種支付方式;其次,微信上的好友太多太雜,我總怕一不小心打開什么鏈接就會被騙錢,所以微信只是用于收發(fā)紅包,萬一有必須用到的時候,就讓女兒給我臨時轉點錢。”陳阿姨表示,自己微信上的零錢幾乎從不多于1000元。

        除了陳阿姨外,也有一些受訪者表示,微信轉賬時無法得知對方的真實信息,如姓名的其中一個字,這讓他們覺得缺少了點安全感。據央廣網,騰訊公關部相關人員對此表示,微信本身是一個社交的平臺,此舉是出于“對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嚴格,大家的使用頻率更高”。

        那么,微信轉錯賬究竟是誰的責任?如果像黃先生一樣遭遇要賬不還,應該怎樣處理呢?北京市金瀚律師事務所唐博宇律師對此作出了解答。

        轉錯賬對方不歸還是否違法?

        《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guī)定: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顯然,收到別人轉錯賬后不歸還的行為,違反了本條法律規(guī)定;收到微信紅包不歸還同理。

        不知道對方真實身份信息,如何立案?

        現在大部分法院要求原告立案時提供被告的身份證號來確定被告身份。原告不知道被告身份信息的,可以申請訴前調查令,由立案庭審查通過后出具。(因涉及公民隱私,部分法院只向律師出具調查令)在廣東黃先生一案中,原告可以持調查令要求騰訊公司提供收款人身份信息。

        能否要求微信方賠償損失?

        不能要求微信方賠償損失。主要過錯方為收到轉錯賬后不予歸還的對方當事人,轉錯賬的當事人也存在一定的過錯。微信方不存在過錯,也沒有法律規(guī)定給微信方附加相關的審查義務,因此微信方不應賠償損失。

        此外,唐博宇律師還建議,微信作為第三方平臺,應當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例如,微信方可采取要求大額轉賬時輸入對方姓名后才能完成轉賬、對于延時轉賬業(yè)務提供撤回等措施,來有效杜絕此類問題的發(fā)生。(中新經緯)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