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二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pre id="r8ne3"></pre>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2020-02-11 01:22:21 來源:環(huán)球人物雜志 作者:隋唐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作為第一個為湖北乃至全國拉響疫情警報的醫(yī)生,張繼先在前天被湖北省衛(wèi)健委記大功獎勵。

         

        迷霧中的哨兵,總是會被人銘記。

         

        這位個頭不足一米6的女醫(yī)生,是湖北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呼吸與重癥醫(yī)學科主任。在她柔弱的身體里,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與勇氣。一個月前,就是她最早發(fā)現了這場疫情的苗頭,并堅持與院方一起上報。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張繼先

         

        其實,她成為第一位上報疫情的醫(yī)生并非偶然。當年參與非典“戰(zhàn)疫”的經歷,早已讓她具備了分辨“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體事件”的能力。

         

        這是一個常年堅守在一線的醫(yī)生,更是曾為國“沖鋒陷陣”過的“老兵”,而時刻掛在她胸前的工牌上,印著鮮紅的四個大字——共產黨員。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這肯定有問題!”

         

        2019年12月26日上午,一對老兩口來到張繼先所在的醫(yī)院看病,當時正好是她在值班。

         

        兩人當時的癥狀很像流感——發(fā)燒、咳嗽。為了保險起見,張繼先讓他們去拍了肺部CT片。

         

        結果出來,她眉頭一皺。雖然癥狀看起來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結果與兩者有明顯的區(qū)別。

         

        張繼先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防治中,作為江漢區(qū)專家組成員,每天下到各個醫(yī)院排查疑似者,對傳染病疫情有著高度敏感性。當她看到這組CT片時,立刻感覺“這里有問題”。后來證明,這就是新冠肺炎毛玻璃結節(jié)典型CT。

         

        在得知老人生病的這幾天都是兒子在照顧他們后,張繼先叫來了他們的兒子。雖然他當時沒有任何癥狀,但肺部CT結果顯示,其肺部已經感染。

         

        “一般來說,一家來看病,只會有一個病人,不會三口同時得一樣的病,除非是傳染。”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很快,張繼先的判斷就得到了證實。同一天,還有一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商戶,癥狀和肺部CT結果顯示與那一家三口一樣。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與癥狀相關的檢查,她都讓病人做了一遍,但結果都不是。

         

        那時候,張繼先開始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事不宜遲,12月27日,她將這四個人的情況向業(yè)務院長夏文廣、醫(yī)院院感辦和醫(yī)務部作了匯報,醫(yī)院立即上報給江漢區(qū)疾控中心。

         

        結果上報沒兩天,張繼先所在的醫(yī)院陸陸續(xù)續(xù)又收治了更多類似病狀的人,他們的癥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只是有輕重的區(qū)別。張繼先敏銳地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即又向醫(yī)院進行了報告,并建議醫(y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

         

        12月29日下午一點,分管院長夏文廣叫齊了各科專家,對收治的幾個病例逐一討論,結果驚訝地發(fā)現,除了癥狀類似,大部分人都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

         

        這種情況立馬引起了專家組的重視。夏文廣副院長立即決定:直接向省、市衛(wèi)健委的疾控處報告。

         

        12月29日是個星期日,但省、市衛(wèi)健委疾控處接到報告后快速反應,指示武漢市疾控中心、金銀潭醫(yī)院和江漢區(qū)疾控中心來到醫(yī)院,正式開始流行病學調查。

         

        今年2月1日,各方信源均證實是湖北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最早上報疫情?梢哉f,張繼先的預警,在醫(yī)療系統這個主戰(zhàn)場內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先隔離!”

         

        有過迎戰(zhàn)“非典”的經驗,張繼先深知“疫情發(fā)現越早越有利于控制”。

         

        在引起專家組重視之前,她就已經采取了隔離措施,早在去年12月27日上午便將收治的那4個疑似病例單獨隔離了起來。她在呼吸科的病房中隔出了一塊區(qū)域,并將4個病例統一安排在了這個相對獨立的地方。

         

        與此同時,經驗豐富的她還提前預警了科里的醫(yī)護人員“這個病可能有傳染性”,并帶領大家主動做好自我防護。

         

        隨后,她從網上又團購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護。至于為什么團購而不是讓單位配發(fā),她說:“如果醫(yī)院配發(fā)的話需要訂做,而網上買能夠很快到貨。”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穿防護服的張繼先

         

        這些厚帆布“防護服”一直用到今年1月20日才完成它們的使命。這一天,鐘南山院士明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能夠人傳人,醫(yī)院給張繼先和同事們配備了三級防護服。

         

        除了對人做好防護,張繼先當時還對醫(yī)療物品做出了針對性規(guī)定。她要求,隔離區(qū)內的所有醫(yī)療用品均不可與其他病人的混用。為了避免二次感染,她還把醫(yī)療廢棄物全部單獨處理。

         

        這些措施在當時看起來有些“過猶不及”,但非典的教訓過于慘痛,一根弦永遠繃在張繼先的腦子里,而這也是非典時期鍛煉出來的思維。

         

        對于團隊來說,張繼先的這種“過猶不及”最終成了不幸中的萬幸。

         

        截止到2月初,在疫情爆發(fā)越來越嚴重的武漢,張繼先和她的團隊奇跡般地無一人感染。面對采訪,她說:“我從那個時候(2003年)就有感覺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體事件。”

         

        “我們現在感覺自己做對了!”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沖在一線

         

        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張繼先說,自疫情發(fā)生以來,自己沒有休息,也沒有了上下班的概念,開始還能住在家里,后來就住到了醫(yī)院旁邊的賓館,一來方便與家人隔離,二來科室有事可以及時趕到醫(yī)院。

         

        就在此次采訪之前,她所在的醫(yī)院有18位患者出院,這18位患者全部是在2019年12月11日左右開始入院治療的,入院時的病情都是中度到重度。

         

        然而,這“赫赫戰(zhàn)功”背后隱藏的都是常人難以承受的壓力。

         

        張繼先曾在病房嚎啕大哭。她說:“病人太多了,我們的醫(yī)護人員太苦了!”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她“像救火隊員一樣”,在離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戰(zhàn)斗。作為呼吸內科主任,她不僅每天要對160位病人查房了解病情,制定診療方案,遇到危急重病人,還要帶領團隊通宵達旦搶救。

         

        張繼先的情緒不止一次崩潰。有的病人病情發(fā)展太快,手段用盡,還是走了,她大哭;有時防護服快沒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

         

        她說,這個傳染病,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病人涌向醫(yī)院,從來沒有見過……

         

        “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這一個月來,睡眠嚴重不足,體力嚴重透支,她說自己已竭盡了全力。

         

        疫情的發(fā)生,不僅對病人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更是對醫(yī)護人員的巨大考驗。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根據中國婦女報報道,張繼先團隊每個上午都要經歷4個小時高強度工作,衣服會濕透,也不能吃東西、喝水、更不能上廁所。除了做到這些,還要應對很多情緒激動的病人或家屬,對他們進行安撫……

         

        不過,辛苦的工作沒有壓垮他們。“想到我們現在堅持工作,才能讓更多患者得到治療,就沒有人抱怨,大家都在全力做好自己的醫(yī)療工作。”說起自己的團隊,張繼先感到非常驕傲。

         

        在疫情面前,張繼先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兵”。這個身經百戰(zhàn)的“老兵”,如今又一次沖在了最前線。

         

        那一刻,她像極了“召必回,回必戰(zhàn)”的勇敢戰(zhàn)士。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