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特點可概括為4句話:高速度、低時延、低功耗、萬物互聯。
5G的高速度使得頻譜利用率大大提升,這意味著人類對于移動通信資源的開發(fā)能力將大大提升。速度的提升,一定會伴隨流量費的急劇下降。有一天,我們1G流量1毛錢甚至1分錢也不是不可能。
今天一個用戶手機聯上網,略等可能并不是什么痛苦的事,大家都能接受這種感受,幾毫秒、幾十毫秒可能并不重要。5G要做的就是讓這個時延做到盡可能小;5G時代,上網的概念會徹底被忘記,聯網才是常態(tài),而大量的可穿戴產品,永遠會聯在網絡中,提供各種有價值的數據,成為智能互聯網的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說,5G網絡可以讓手機能力變得不可想象。
永遠在線是種什么感覺?
10多年前手機只能聽說,2003年可以手寫輸入,2004年可以錄音,2005年可以看電視,2007年可以上網絡,2008年觸摸屏,2009年有傳感器。之后手機的功能就太多了,現在手機上有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有陀螺儀。現在在美國和日本,你揣著手機上街,只要一摔跤,手機馬上就能發(fā)個信息給你的親人和醫(yī)院,醫(yī)院可以查到這個機主是80后90后還是80歲、90歲的老人,再查一下有什么病沒有,沒等你從地上爬起來,通過手機定位救護車就開過來了。
美國有款手機,下載一個APP,花2.99美元裝在手機上,往身上一掃,什么地方有炎癥就能亮出紅斑來;北京PM2.5比較嚴重,將來手機甚至可以代替PM2.5測試器,隨時隨地進行監(jiān)測。
現在出國旅行的人多了,到國外看不懂外文怎么辦?用手機一拍,讓它翻譯成英文就是英文,讓它翻譯成俄文就是俄文。微軟現在做到了26種語言翻譯,這么多語言,就是學外語也很難學到26種吧,有了這種可以連接到云端的手機,到世界任何地方旅游都不存在問題了。
“將來通過5G網絡,手機連接到云端平臺以后,手機的能力更不可想象。 ”鄔賀銓院士說,就在你的手機上,各種各樣的傳感器都可以支撐你的手機,當你走到街上,看見前面有位女士背的包很好看,你對著她的包隔空畫一個圈,用智能眼鏡拍下來,通過智能手機連到云端,最后搜索完了就可以知道是什么牌子,什么面料,在哪個商場有售,什么時間打折,這就是所見即所得,就是說你看見什么就知道什么,因為你永遠都在網上。
智能交通將是什么樣子?
鄔賀銓說,與3G到4G的躍進不同,5G的普及進程將跳出通信業(yè),與工業(yè)互聯網共振,為互聯網通信、經濟社會生活帶來質變。從行業(yè)應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時延,能夠滿足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行業(yè)應用的特定需求。
由于擁有低時延、大帶寬和高鏈接密度等優(yōu)勢,5G被業(yè)界認為是實現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通信的關鍵技術。目前業(yè)界都將5G的商用鎖定在2020年之前,各汽車企業(yè)推出自動駕駛汽車的時間幾乎與此相同,并紛紛將自動駕駛汽車開上路面。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諾基亞同浙江移動及當地政府合作,在烏鎮(zhèn)子夜路延長線公路上進行車輛安全駕駛實地演示,其“5G車聯網解決方案Car-2-X”第一次在中國實現了超低時延的車輛安全輔助駕駛。百度的18輛無人車在桐鄉(xiāng)市智能汽車和智慧交通示范區(qū)內也進行了首次公開道路運營和體驗,首次在國內全開放城市道路上,實現了全程無人工干預的自動駕駛。
對廣大公眾來說,在5G網絡下,有關部門可以將幾十萬個攝像頭拍下的視頻,通過大數據技術融合成一幅實時、動態(tài)的流量圖,什么地方擁堵、什么地方有事故,實時發(fā)送到每個駕駛員和行人手機上,公眾就能選擇暢通的道路出行。
聯網將會怎樣取代上網?
3G和4G是為連接人與人而設計的,而5G是為連接萬物而設計的。 5G網絡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網絡的可延展性、多功能性和高效性。
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20年,5G網絡要容納2000億級的設備或機器,單單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業(yè)自動化這三項就需要連接近300億設備。
4G網絡是10毫秒級網絡時延,而5G網絡是1毫秒級的端到端網絡時延。 10毫秒和1毫秒,這種差別對一般人來說根本不關注,等個幾秒不算什么。但對于5G時代的智能服務,要求就完全不同。因為連接人和連接機器可不太一樣,人是可以忍耐的,網速慢點我耐心等等,信號不好我找個山頭打電話,機器可沒有這么好的耐性,總不能因為春節(jié)刷紅包人太多,流量暴增而導致整個城市的智能交通癱瘓了吧。尤其是智能交通體系,一個路口,反應慢了,用戶可能就過了路口,得掉頭,需要很長時間了。所有的車都通過中央控制中心進行管理,一秒鐘的時延可以會導致一連串的車相撞。因此,要保證5G網絡高可靠性,還得優(yōu)化網絡時延。
5G時代,上網的概念會徹底被忘記,聯網才是常態(tài),而大量的可穿戴產品,永遠會聯在網絡中,提供各種有價值的數據,成為智能互聯網的基礎。
業(yè)界有一個更形象的說法,未來可以讓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擁有一個IP地址,實際上,恐怕地球上的沙子數量都沒有這個地址多。鄔賀銓院士說,隨著5G時代的到來,我國將有望實現工業(yè)4.0、智慧城市等大規(guī)模的物聯網部署,進而實現萬物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