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二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pre id="r8ne3"></pre>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教育 > 招考招生
        投稿

        高考改革:“育人”與“育分”的爭奪

        2017-11-07 10:39:52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李明子 杜飛宇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9月28日,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召開發(fā)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會上表示,今年將繼續(xù)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教學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開始在浙江、上海正式實施的新高考改革,在今年迎來了第一屆畢業(yè)生,吸引公眾關注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不少爭論。

         

                 
        (資料圖片)高考前夕,上海的鄭同學在母親的陪伴下,入住一家酒店復習功課
                   
                            “物理遇冷”是無解之題?
            首先較難的物理科目“遇冷”:“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選考,而是新高考為了平衡不同學科的難度和分值,對選考科目采取了賦分制——每門選考科目卷面成績的前1%為100分,2%為97分,以此類推,以每3分為一個分差檔設置21個得分檔,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學科本身偏難,選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績較好的學生,因此導致許多成績不好的學生不愿意成為分母。”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長舉例說:比如短跑比賽,一組是10個速度較快的高手,另一組是10個跑得較慢的人,兩組的競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樣的規(guī)則賦分,最后在兩組內排名相同的人,成績就相同了。這所學校在此輪高考改革前,全校有2/3的學生必修物理。高考改革后,選考物理的人數降到了不足50%。
            教育界對此提出了兩種解決思路。一種是改變物理考試的賦分制度,比如將最高分的賦分比例提高到5%,吸引更多學生選考。但反對意見認為,如此會破壞高考公平,即便解決“棄物理”現(xiàn)象,可能還會出現(xiàn)第二個弱勢學科。
        另一種思路,是在高校招生環(huán)節(jié)中,增加要求物理成績的專業(yè)數量,以提高選考物理的考生比例。對此,也有不同意見。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就表示:“如果30%的物理報考比例過低,那么多少是合適的?依據又是什么?”他認為,問題的根本是給學生選擇權是不是對的。“如果是對的,就要堅持,只能做引導,但無法保證結果。”
            選考制度另一個直觀變化,是不同學生選考不同的科目,給高中教學管理帶來的難題。根據測算,浙江的“7選3”制度最多可有35種選課模式,上海的“6選3”也有多達20種選課組合。由此帶來的“走班制”也讓許多學校頭疼。“走班制”難以實施,一個原因是教室數量有限。師資力量是另一個掣肘因素。
                                     育分VS育人
            同時試點新高考的上海和浙江方案,最大的差別,是上海的新高考方案中,選考只能參加一次,而浙江允許參加兩次。因此,不少評論認為,浙江的高考方案比上海“復雜了不止一倍”,也帶來更多爭議。
            兩次考試的設置,本意是為學生減少“一考定終身”的壓力,但在現(xiàn)實操作中,為追求更好的成績,許多學生都選擇考兩次。即便在選考只有一次機會的上海,一些學校也安排學生在某一學期集中“拿下”某一學科的選考,后來的時間便集中用來攻克語、數、外三門主課。
             早在2015年年底,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就在浙江調研后發(fā)現(xiàn),學生追求的利益最大化是能夠進入最好的大學;學校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則是全體學生中進入好大學的比例最大化。在這種趨勢下,學生和學校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如何獲得更高分數,而不是考慮學生真正的興趣、落實學生的選擇權。
                                 

         

         2017年高考前夜,河北衡水中學學生仍在復習

            新高考改革的目標是以高考為指揮棒,全面推進中國的素質教育。但對于不同學校來說,其所帶來的影響差異很大。
            在記者采訪的學校中,以杭州二中和浙師大附中為代表的重點高中,對新高考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是游刃有余,不論是排課、師資或學生壓力都相對較小,新的高考模式及錄取模式,對原有的教學安排造成的沖擊也較小。重點中學里代替學生規(guī)劃選考科目、“田忌賽馬”式的報考現(xiàn)象也很少。相比之下,由于生源、師資、教室數量等限制,很多普通中學完成“大走班”都有困難,更談不上課外班和社團建設。
            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差距,一些經濟條件尚可的本地家庭,早早就把孩子送到杭州、寧波等地教學質量高的寄宿學校就讀。“不只為好的教學條件,最根本的還是理念差異。”
         
        河北衡水中學百米狀元墻上,印著最新一年高考成績
         
            “高考出現(xiàn)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通過高校來解決。”杭州二中前校長葉翠微說,教育事業(yè)的本質意義,就是讓一個社會的各類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優(yōu)秀者可以進入高水平大學進一步學習,其余的人,也能找到人生的未來方向。不過他表示,“這是個過程,最終大家都將學會自我適應。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